疫苗接種服務

HPV子宮頸癌疫苗
帶狀疱疹 (生蛇) 疫苗
肺炎鏈球菌疫苗 – 十五價/二十價/二十三價
季節性流感疫苗 – 四價
乙型肝炎疫苗
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檢查?

定期身體檢查,是保持健康的關鍵,亦是預防醫學重要的一環。可是坊間的身體檢查五花八門,化驗中心推出不同身體檢查套裝吸引大眾,「有咁全面得咁全面」,並推出全天候不限時大減價優惠。

但究竟是否做了所謂全身檢查,就代表排除了所有身體疾病?

每年一次或每半年一次的身體檢查,又是否每樣項目都需要?

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檢查,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做檢查的目的,以及做該項檢查的pre-test probabiliy。

  1. 做檢查目的,是因為身體有點徵狀有懷疑? 還是純粹想令自己安心?
  2. Pre-test probability 是指做某樣檢查前,整體確診相關疾病的機率是多少,一般會取決於患者年齡、病歷、是否帶有相關風險因素等。

很多人都較著重血液或放射檢查,認為準確性最高。可是其實醫生的問診,身體檢查是不可或缺的,尤其當有某些不確定的徵狀。醫生可以跟據病歷、家族病史、以及徵狀的不同特質,是否有相關風險因素等去進行分析。初步的身體檢查亦可以進一步導向診斷,千萬不要低估這種身體檢查。一般醫生在進行問診及身體檢查後,已經會有初步的治療方向,抽血及放射檢查主要是輔助性質。所以選擇身體檢查的第一步就是要尋找可信賴的醫生。

一般而言,最基本的身體檢查應包括身高體重量度,BMI計算,血壓量度,而血液檢查應包括血細胞分析,肝功能,腎功能,小便基本分析,心電圖,肺部X光檢查,其後所選擇的檢查便應慮到pre-test probability,而很多時候跟不同年齡層也會有不同選擇目標。